爻题、爻性、爻位
六十四卦,每卦都由六爻结合而成,每爻都有爻题、爻性、爻位。
爻题,指各爻的题识。构成爻题有两个因素,一是爻性,二是爻位。爻分阴()和阳()两种。阳爻用奇数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中最大的“九”表示,阴爻用偶数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中间的“六”表示。“九”、“六”分别表示爻的阳性和阴性。卦的构成,自下而上,最下方的位置称作“初”,顺序而上,为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,最上方的位置称作“上”。把爻的属性与爻的位置结合起来,就成为爻题。如:乾卦()全由阳爻所构成,自下而上,第一爻称为“初九”,第二爻称为“九二”,依次读下去,为“九三”、“九四”、“九五”、“上九”。这里从“初九”至“上九”,均可称之为爻题,其中“九”为爻性,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上”等为爻位。又如贲卦()自下而上其爻题为“初九”、“六二”、“九三”、“六四”、“六五”、“上九”。其中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上”为爻位,“六”与“九”为爻性。
爻题、爻位、爻性互相结合,各起不同的作用。爻题可帮助我们识别各爻所在的位置及其属性,以便同爻辞结合起来,探究该爻的发展趋势。爻性则有利于我们揭示各爻的爻象。一般说来,阳爻象征刚强、进取的事物;阴爻象征柔弱退守的事物。爻位则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或上或下、或贵或贱的地位、条件、身份等。一般说来,初位象征事物发端萌芽,主于潜藏勿用;二位象征事物崭露头角,主于适当进取:三位象征事物功业小成,主于慎行防凶;四位象征事物新进高层,主于警惧审时;五位象征事物圆满成功,主于处盛戒盈,上位象征事物发展终尽,主于穷极必反。这些只是讲的一般情况,在各卦各爻的具体环境中,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,会有多种多样的特殊变化情状,故必须作具体分析,不可绝对化。在传统易说中,爻位亦有被譬指人的社会地位,如初为士民,二为卿大夫,三为诸侯,四为三公、近臣,五为天子,六为太上皇。这是封建时代等级观念在易学上的反映。
三才
“三才”,亦作“三材”,指天、地、人,或曰天道、地道、人道。《易》学家把“三才”用于六爻所体现的三级层次,认为初、二象征“地”位,“三”、“四”象征“人”位,“五”、“上”象征“天”位。这是从另一角度阐释爻位,亦可揭示六爻的等级区别。《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兼三材而两之,故六。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”又《说卦传》:“立天之道曰阴与阳,立地之道曰柔与刚,立人之道曰仁与义,兼三才而两之。”《系辞》和《说卦》所讲的“兼三才而两之”,正是指的爻位两两并列,分别表示天、地、人而构成三级层次的情况。《易》的这一思想,为以后的思想家不断发挥。东汉王符曰:“天本诸阳,地本诸阴,人本中和。三才异务,相待而成。”(《潜夫论·本训篇》)北宋张载亦云:“易一物而三才备:阴阳气也,而谓之天;刚柔质也,而谓之地;仁义德也,而谓之人。”(《横渠〈易说·说卦〉》)
中(得中)
“中”或曰“得中”,是表现卦德的一个重要概念。《易》之六十四卦,每卦均有上体和下体之分。下体之中爻为全卦之第二爻(九二或六二),上体之中爻为全卦之第五爻(九五或六五)。爻位如果处于“二”或“五”,即曰“中”或“得中”。“中”,指行为适中,不偏不倚。守中是《易》的一个重要观念。
“中”有“刚中”与“柔中”之分。凡阳爻居中位,象征“刚中”之德;阴爻居中位,则象征“柔中”之德。若阳爻处五位,则为刚中而正;阴爻处二位,则为柔中而正。“中正”,是《易》提倡的一个道德观念,尤具善美的发展前途。
“中”与“正”相较,“中”德又优于“正”德。《御纂周易折中》指出:“程子曰:正未必中,中则无不正也。六爻当位者未必皆吉,而二、五之中,则吉者独多,以此故尔。”这种主中的思想,与先秦儒家所提倡的“中庸之道”,旨意一致。
当位与不当位
《易》之爻位,有阴位和阳位之分。六爻之中,奇数之位(即“初”、“三”、“五”)为阳位,偶数之位(即“二”、“四”、“上”)为阴位。阳爻处于阳位(“初”、“三”、“五”)、阴爻处于阴位,则为“当位”(或曰“得位”、“得正”);反之,如果阳爻居阴位、阴爻居阳位,则为“不当位”(或曰“失位”、“失正”)。例如,既济卦(),初九、九三、九五均为阳爻得阳位;六二、六四、上六均为阴爻得阴位,所以既济卦可以说六爻皆“当位”。相反,未济卦()则是另一种情况。其初六,六三、六五均为阴爻居阳位;而九二、九四、上九又均为阳爻居阴位。所以未济卦六爻皆“不当位”。
就卦德而言,“当位”比不当位其发展前途为好。“当位”象征事物的发展合乎正道、常则,有发展前途;“不当位”则象征违背正道、常则,没有发展前途。但这一点也不能绝对化。各卦各爻由于所处的环境、条件的不同,也会出现特殊的情状。“当位”者也有不吉之兆,而“不当位”者,也可逢凶化吉。因此,必须联系爻位所处的具体环境作具体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。
乘、承与比、应
在各卦的六爻中,客观上存在着“乘”、“承”与“比”、“应”等内在关系,揭示这些关系,是研究卦象、卦德不可少的重要步骤。